孛儿只斤氏
此條目可参照英語維基百科和日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来扩充。 (2023年3月2日)若您熟悉来源语言和主题,请协助参考外语维基百科扩充条目。请勿直接提交机械翻译,也不要翻译不可靠、低品质内容。依版权协议,译文需在编辑摘要注明来源,或于讨论页顶部标记{{Translated page}}标签。
孛兒只斤氏[註 1](蒙古语:ᠪᠣᠷᠵᠢᠭᠢᠨ,鲍培转写:Borǰigin,西里尔字母:Боржигин),清朝譯為博爾濟吉特氏(满语:ᠪᠣᡵᠵᡳᡤᡳᡨ,穆麟德轉寫:Borjigit,大词典轉寫:Borzhigit)或博尔济锦氏。稱“特”者,為其複數形式,表示人數多的意思[2]。
孛儿只斤王朝母家族尼倫国家蒙兀国、蒙古帝国、後蒙古时代(北元及蒙古本部)发源地乌梁海创立约公元900年创立者孛端察儿末代君主
沙希恩·格來[1]
沙木胡索特
头衔皇帝、可汗、汗、伊兒汗(英语:Ilkhan)、诺颜、沙皇被推翻1930分支
札達蘭部
巴阿邻
巴魯剌思氏
乞颜部(苏尼特部、泰赤乌部、阿魯剌惕、晃豁坛、斡罗纳儿、赤那部、主儿乞部、那牙勤、杜格拉特)
钦察王朝
格來王朝
昔班王朝
托熱
旭烈兀王朝
察合台王朝
元朝皇室
孛端察兒的後裔為孛兒只斤氏,後也速該恢復使用此氏族名[3]。
目录
1 蒙古帝國和元代
2 清代
3 现代
4 参见
5 注释
6 参考文献
蒙古帝國和元代
编辑
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後規定,只有本家的嫡系後裔才有繼承蒙古大汗及留在蒙古本部的資格,因其尊贵地位,孛儿只斤氏被後世稱作「黃金家族」或「黃金氏族」。而該姓氏於科爾沁一脈則是源於成吉思汗的弟弟哈布圖哈薩爾,元代时也被称为“东道诸王”。元朝灭亡後,除了绰罗斯氏统领的四卫拉特一度占上风外,蒙古各部大多仍由黄金家族的博尔济吉特氏统治(衛拉特蒙古的和碩特亦是如此)。
清代
编辑
博爾濟吉特氏存在於蒙古貴族和八旗蒙古之中,为清代蒙古王公的主体。主要包括成吉思汗或其弟哈布圖哈薩爾的後代。
因滿蒙聯姻,博爾濟吉特氏在清宮內聲名顯赫,清朝後宮中有許多后妃出自此姓氏。来自科尔沁部的人数最多,尤其是在清朝初年的崇德五宮。
下表列出所有姓博爾濟吉特氏的后妃:
清太祖:壽康太妃、侧妃博尔济吉特氏
清太宗:孝端文皇后、孝莊文皇后、敏惠恭和元妃、懿靖大貴妃(出于阿巴噶部)、康惠淑妃、东宫福晋(出于扎鲁特部)
清世祖:世祖廢后、孝惠章皇后、淑惠妃、恭靖妃(出于浩齐特部)、端順妃(出于阿霸亥部)、悼妃
清圣祖:慧妃、宣妃、博尔济吉特氏格格(出于扎鲁特部)
清高宗:豫妃
清宣宗:孝静成皇后
现代
编辑
1920年代蒙古人民革命後,外蒙古的蒙古王公制度被廢除,大多數諾顏及其後裔也在大鎮壓中被迫害致死。後來蒙古人民共和國為改进税收(当时姓可以被用来判断一个人往日地位的高低),遂下令取消姓氏。而蒙古族傳統上僅稱呼其名字(見蒙古族人名),並不冠以姓氏,導致重名的人太多(在其本名前加父名區分)。儘管1997年蒙古国政府通过法律要求国民重冠姓氏,但是此法规的影响并不大。至2004年蒙古国政府強制國民身份證上冠姓,但又衍生許多國民以「博爾濟吉特」為姓氏的問題。至2004年10月,约有90%的公民为自己冠姓,但是姓大多數只在正式场合使用,一些人還是不记得自己的姓[4]。
参见
编辑
黄金家族
蒙古可汗世系图
注释
编辑
^ 繁:「孛兒只斤」,简:「孛儿只斤」,拼音:Bóérjìjǐn,注音:ㄅㄛˊㄦˊㄐㄧˋㄐㄧㄣˇ
参考文献
编辑
^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William Benton: 726. 1973.
^ 《天咫偶聞》影印本. [2016-06-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5).
^ 《蒙古秘史》,余大鈞譯,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5月出版,30頁、41頁
^ Mongolians seek fitting surnames. The Seattle Times. 2022-07-13 [2007-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