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联
中国银联舊標誌
中国银行卡通用卡面设计
银联標誌
编辑
银联標誌最早源于中国银联成立之前银联网络系统的开发试运行初期,由具计算机及图学背景的试运行负责人根据多元合一、海纳百川、稳健发展的要求构思,由俗称“天使颜色”的红、蓝、绿三元色块排列设计分别代表诚信合作、稳健畅通、安全保证之意,并配上白色中文字“银联”。该標誌最早于1997年注册并在深圳推出试用,中国银联成立后移交中国银联。
2001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印发《中国人民银行关于统一启用“银联”标识及其全息防伪标志的通知》(银發〔2001〕57号),中国银联標誌正式启用。2002年1月10日,不少银行及金融机构开始在北京、上海、广州、杭州、深圳等五城市发行带有银联标志的银行卡,后逐渐扩展至整个中国大陸。
2005年10月18日,中国银联启用新標誌,对舊標誌的三色块的颜色、面积、倾斜度等局部要素做了微调,并增加了英语UnionPay。目前,舊標誌的银联卡将和新標誌的银联卡一起流通使用,舊標誌的银联卡将逐渐不能使用。
在使用银联的標誌上,由于银联担心使用新標誌会因与在海外推广的旧標誌不同而导致海外商户拒绝接受银联卡,故而统一国内借记卡和人民币单币信用卡使用新標誌,国际借记卡和双币信用卡仍使用旧標誌。直到2009年初开始各银行的双币信用卡开始逐步更换使用新银联標誌。
银联在中国以外的部分国家和地区当地发行的银行卡上部分银联標誌无简体中文“银联”字样,只有英文UnionPay字样。
特征
编辑
银行卡正面印刷了统一的银联標誌图案(部分卡片设计可能会使用单色标志);
卡片背面使用了统一印有“银联”字样的签名条;
贷记卡卡片正面的银联標誌图案上方加贴有统一的全息防伪标志(部分卡因设计缘故设在背面);
银联标准卡的卡号前两位银行识别码(BIN)为62。
卡等
编辑
普卡
金卡
白金卡
尊尚白金卡[來源請求]
鑽石卡
鑽石Prestige卡
全球使用
编辑
在台灣,目前尚未有銀行發行銀聯卡,可在中華郵政、中國信託、國泰世華銀行、匯豐(台灣)商業銀行、臺新銀行、臺灣銀行等金融機構的自動櫃員機使用銀聯卡。此外,在美国[19]、日本、韩国[20]、新加坡[21]、哈萨克斯坦、蒙古国和俄罗斯也有银行推出银联标准卡,方便当地人士到中国时使用。
在日本千葉縣一家酒店的餐厅的银联使用標誌
一家位于日本东京秋叶原的免税店门口的银联使用標誌
截至2017年9月在中国大陆以外共有160个国家或地区可以使用银联卡,如下:
亚洲
香港
澳門
臺灣
日本
韩国
马来西亚
泰國
新加坡
菲律賓
印度尼西亞
越南
柬埔寨
蒙古国
哈萨克斯坦
阿联酋
黎巴嫩
印度
阿富汗
巴基斯坦
巴林
斯里蘭卡
汶萊
叙利亚
葉門
伊拉克
约旦
孟加拉国
尼泊尔
馬爾地夫
老挝
阿曼
巴勒斯坦
科威特
乌兹别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卡塔尔
吉尔吉斯斯坦
格鲁吉亚
緬甸
阿塞拜疆
以色列
沙烏地阿拉伯
土耳其
欧洲
英国
法國
德国
荷蘭
丹麦
義大利
葡萄牙
瑞士
奥地利
比利时
拉脫維亞
盧森堡
摩納哥
列支敦斯登
圣马力诺
俄羅斯
西班牙
希腊
匈牙利
波蘭
瑞典
捷克
挪威
马恩岛
法罗群岛
冰島
爱尔兰
梵蒂冈
羅馬尼亞
斯洛伐克
斯洛維尼亞
馬爾他
白俄羅斯
賽普勒斯
保加利亚
直布罗陀
根西
澤西
芬兰
克罗地亚
美洲
美国[22]
加拿大
格陵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波多黎各
巴哈马
委內瑞拉
哥斯达黎加
秘魯
苏里南
马提尼克
哥伦比亚
厄瓜多尔
古巴
美屬維爾京群島
大洋洲
澳大利亞
新西兰
關島
巴布亚新几内亚
斐济
汤加
所罗门群岛
瓦努阿图
纽埃
萨摩亚
庫克群島
密克羅尼西亞聯邦
法屬玻里尼西亞
非洲
埃及
南非
阿尔及利亚
吉布提
肯尼亚
乌干达
博茨瓦纳
尚比亞
模里西斯
塞舌尔
南蘇丹
加纳
冈比亚
苏丹
科特迪瓦
塞内加尔
多哥
留尼汪
贝宁
马里
科摩罗
马拉维
喀麦隆
卢旺达
尼日尔
马达加斯加
塞拉利昂
赤道几内亚
几内亚
辛巴威
奈及利亞
坦桑尼亚
摩洛哥
衣索比亞
布吉納法索
毛里塔尼亚
乍得
賴索托
斯威士兰
安哥拉
刚果民主共和国
刚果共和国
几内亚比绍
加彭
中非
布隆迪
利比里亚
有关可用地区的最新情况,请访问银联国际首页(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简体中文),查看页面最上方“银联卡在全球”下拉菜单。
闪付
编辑
主条目:闪付
闪付EMV标志
闪付(QuickPass)是银联卡引入EMV(或PBoC)芯片后利用射频识别技术所推出的一项非接触式付费功能,其类似于万事达的Mastercard Contactless或Visa的payWave。闪付可以让银联卡在不接触商户POS机的情况下完成支付,大量节省了支付的时间。闪付通过近场通讯(NFC)技術还可以在如 Apple Pay、三星智付等支持银联手机闪付的电子钱包中使用,实现无卡交易。
云闪付
编辑
主条目:云闪付
由银联联合各商业银行、支付机构等产业推出的一款移动支付APP。
银联双标卡
编辑
中国大陆
编辑
双标卡是银联卡中同时标识两个发卡组织(一个是银联,另一个是非中国的发卡组织)的卡种,用于解决国外发卡组织参与中国金融交易的限制和银联在国外的低适用性的问题。在2002年银联成立前,就有国外发卡组织与国内商业银行合作发行对应信用卡,在银联成立并限制国外发卡组织参与中国金融交易以便监管后,国外发卡组织为了拓展国内的市场而银联也需要借助国外发卡组织拓展国外市场,而采取联合发卡的策略。最早的发行记录为2002年12月,由招商银行与万事达联合发行双标双币(人民币和外币美元)卡。[23]
这种信用卡在国内银联POS消费使用银联的交易通道结算,而在国外POS消费则以对应国外发卡组织的交易通道结算。在中国国内人民币结算上,中国政府坚持只能通过银联交易通道结算,而以此限制国外发卡组织在国外发行的信用卡在国内使用。
随着电子芯片信用卡的发展,银联的芯片标准与国外发卡组织的标准不通用也限制双标卡的改良(中国国内发行的信用卡只有磁条信息是双发卡组织识别,电子芯片必须为银联标准)。(早期中国工商银行曾发行过双标芯片卡,但并不是采用PBOC与EMV双应用芯片,而是采用EMV芯片+银联磁条或EMV+PBOC双芯片双标)[24][25][26][27]由于自2015年1月1日开始,中国人民银行要求国内发行银行卡必须带有电子芯片,曾被认为可能会阻止不合规的双标卡继续发行。最终在2017年5月12日公布的《中美经济合作百日计划早期收获》中确认,中国的发卡组织允许继续发行双标双币卡,并且允许非中国的发卡组织申请中国国内的金融结算业务许可,原先有的双标卡产品(磁条卡)仍可以继续发行。[28]
但由于上文的芯片标准的冲突与安全性问题,各银行在2017年后基本没有出现新的双标卡产品,而是开始推出“1+1”单标套卡(一张银联加上另一张万事达或VISA等境外组织卡搭配使用,两者共享额度)[29]。直到2021年,为了迎接2022年北京冬奥会,中国银行经过各方面的允许,限时发行2022北京冬奥银联VISA双标信用卡,卡号以40开头,带有Visa标准芯片,分有VISA金卡,VISA白金卡,VISA无限卡三个级别。是首款“银联-Visa”双标芯片卡产品,也是首款经过允许插入非奥运会指定卡组织的奥运会主题信用卡,[30][31][32]该款卡于2022年6月停止发行。
此外,美国运通通过其设在中国大陆的子公司——连通于2020年6月13日取得中国人民银行颁发的“银行卡清算业务许可证”后,也开始逐渐停止“双标卡”的发行。2023年3月,招商银行信用卡中心发出通知,将停止发行美国运通与银联的双标卡,存量卡到期将改发单标运通卡,另外其他发卡银行也发出通告,将会逐步停发双标卡,存量卡到期改发单标非银联卡的通知[33]。
2025年4月10日,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和招商银行发布公告,自2025年5月24-26日,将存量“银联-Visa”双标磁条卡升级为采用PBOC与EMV的双应用(支持境内外银联网络线上线下支付交易、境外Visa网络线上线下支付交易)且具备银联及Visa品牌接触式(插卡支付)和非接触式(拍卡支付)功能的双标芯片卡。[34][35][36][37]
2025年4月11-18日,中国民生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广发银行也陆续发布了“银联-Visa双标信用卡服务升级的公告”,公告升级时间为2025年5月29日-2025年6月9日。[38][39][40][41][42][43]
海外
编辑
在韩国,俄罗斯,泰国,缅甸,巴基斯坦,蒙古等部分国家发行的银联卡,有与本地卡组织合作发行而成为另外一类双标卡。截至目前,海外银行发行的银联卡有与BC卡,Mir,KoronaPay(独联体),MPU(缅甸),1link(巴基斯坦)的双标组合。
此外,中国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的海外分支机构也有发行与当地支付系统适应的银联双标卡,如加拿大的Interac,澳大利亚的eftpos,马来西亚的mydebit等。
韩国大邱银行发行的银联BC双标卡
缅甸KBZ銀行(英语:Kanbawza Bank)发行的银联MPU双标信用卡